第129章 附庸风雅谈文学(第2页)


    我只是对熙隋文学有些许兴趣,但了解并不深入。”
    陈老师连忙摆手,宽慰道:“没关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只要童老师对熙隋文学感兴趣,就一定能够领悟到它的魅力所在。”
    接着,陈老师摆出一副学究的架势,郑重地介绍道:“熙隋文学的扛鼎之作当属《番莲颂》。”
    “《番莲颂》是歌颂的雪山番莲吗?”
    童伴稚听到“番莲颂”
    这个词,心中不禁一动,因为她对这个词有些熟悉。
    于是,他下意识地问道。
    陈老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赞赏的笑容,说道:“是啊,看来童老师对我们这里的风俗人情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呢。”
    童伴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释道:“我只是之前偶然听说过这个词,觉得很有趣,所以就记住了。”
    陈老师点点头,继续说道:“那么,童老师是否能够背诵出这诗呢?”
    “不好意思,陈老师,我才疏学浅,还望您多多教导啊!”
    童伴稚一脸谦逊地说道。
    陈老师微微一笑,说道:“无妨,学习嘛,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接着,他念起了一五言绝句:“薄径开小花,酷月压不垮。
    心怀救世念,影水放光华。”
    “你看看这《番莲颂》,用词质朴无华,却能描绘出番莲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它心怀救世之念的高尚境界。”
    陈老师赞叹道。
    童伴稚点头称是:“陈老师,这诗确实写得很好!
    不过,我有一个地方不太明白。”
    陈老师见状,鼓励他道:“有什么问题尽管说,我们一起探讨。”
    童伴稚接着说道:“我刚刚从咱们镇的雪山番莲种植村出来,就是那个村子,有个叫艾勇的老乡。
    我在他家住了几个月,他告诉我,在番莲安神补脑液还没有生产之前,番莲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啊。
    那它又怎么能心怀救世之念呢?”
    “童老师确实很有生活啊!”
    陈老师由衷地称赞童伴稚,脸上洋溢着钦佩之情。
    童伴稚微笑着回应道:“哪里哪里,只是一些个人的小体验罢了。”
    陈老师接着说:“不过呢,你这个理解,有点狭隘了哦。
    你想想看,在咱们这高原地区,花可是很难见到的东西呢。
    它们就像是生命中的一抹亮色,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希望。”
    童伴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陈老师继续解释道:“花这种能够给人希望的特质,不正是心怀救世念的体现吗?它们用自己的美丽和芬芳,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童伴稚恍然大悟,不禁对陈老师的见解赞叹不已:“确实啊,陈老师这思想境界就是不一样!”
    几个人围绕着熙隋文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诗歌产生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它蕴含了多少深奥的哲理,而是在于它能够让几个原本陌生的人聚在一起,通过对一诗歌的解读和分享,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加深彼此的关系。
    当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诗歌的美妙时,那种氛围仿佛让人忘记了一切烦恼,只专注于文学的世界。
    而这,或许就是诗歌真正的魅力所在吧——让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让彼此的心灵得到滋养和慰藉。
    据说,据说等于我要开始吹牛皮了哦!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