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风扇进城(第2页)
有电话的登记电话,没有电话的登记地址。
21世纪初期前1o年,扫街还是非常有效果的,那时老板基本上都在店里,或者是通过店员都能找到老板。
到了15年后,去“扫街”
基本没有效果了,因为基本上各店、各商场、批部都做大做强,基本上老板都是请人来做,根本就联系不上老板。
企业工商登记上写的也不是老板的电话,而是员工,或代理公司的电话了。
但在1981年,登记的可完全是真实的,老板也在店里,这个时候带产品上门推销,效果自然是极好的。
这个时代的人,还有一个特点是比较相信广告,因此肖爱国在吉大省的每个市级电视台都投放了统一的广告,广告更是销售员的敲门砖。
现在的市电视台,5o台风扇加1万元就可以投放一周(实物+现金),价格低得难以想象。
只不过没关系的话电视台根本不会接这活。
毕竟现在电视是官办的,还没有商业化。
因此肖爱国想投中央台的广告但都没有门路。
这时候,之前申请的商标——锦秀牌商标也拿下来了,以后所有的风扇统一用锦秀的标识,不再使用红星风扇模糊的说法了。
就拿刘海洋带领的小组来说,他们负责的是大东市。
一到目的地,刘海洋就依据地图,将市区划分成了几个大区,再细分到一条条街道,给组员们明确各自的“战场”
。
组员小王第一天来到一条老街,街道两旁布满了好几家批店。
他走进一家卖日用品的小店,店主正坐在柜台后算账。
小王笑容满面地走上前,先是礼貌地打了招呼,然后迅打开随身携带的红星风扇样品,说道:“老板,您看这大热天的,店里要是摆上这么一台风扇,顾客进来买东西心情都舒畅,您自己待着也凉快。”
“咱这风扇风力强,能吹四五米远,还特别省电,25个小时才耗一度电,噪音也小,绝不影响您做生意。
而且顾客来感受到清凉,大概率顺手买一台”
店主一听,来了兴趣,放下账本仔细端详起风扇,还让小王把风扇开到最大档感受风力。
一番交流后,店主当场就订了1o台风扇。
1台自用并展示,9台拿来批来卖。
而在另一条商业街,组员小陈遇到了一家稍大的百货商店。
老板起初有些犹豫,觉得风扇不是必需品。
小陈不慌不忙,他观察到店里员工们额头上都渗着汗珠,便灵机一动说:“老板,您瞧您这员工们热得干活都没精神,要是摆1台风扇,他们干活更带劲,顾客也不会因为太热而离开,生意肯定更红火。
而且我们可以给您提供优惠的进货价格,售后也有保障,要是风扇出了问题,我们每个城市都有免费的维修点。”
老板思索片刻,最终被小陈说服,签下了购买1o台风扇的订单。
其他小组也不甘示弱,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各显神通。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