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裴徽在洛阳附近安排的伏兵(第3页)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显得如此漫长。
    大约过了小半刻钟,安庆绪下令留下一千人,去围剿剩下的那一百多个敌人,而他自己则率领着七千多人马,如狂风暴雨般继续追击李光弼所率领的将近三千人的部队。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安庆绪终于再次追上了李光弼的队伍。
    然而,就在他以为胜利在望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生了——大约又有五百人突然停下脚步,调转马头,毫不畏惧地径直朝他们冲了过来。
    这五百名士兵,皆是跟随李光弼征战多年的陇右老兵,他们久经沙场,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身上散出一种决然和决绝的气息。
    他们的面庞被岁月刻画出深深的纹路,透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生死的看淡。
    然而,在这一刻,他们的眼神却如燃烧的火焰一般,死死地盯着安庆绪带领的七千多叛军骑兵,仿佛要将他们吞噬。
    这些士兵的神情既悲壮又怨愤,其中还夹杂着深深的恨意。
    他们或许在回忆着曾经的战友在战场上倒下的场景,或许在怨恨着叛军给他们带来的无尽痛苦。
    但无论如何,他们此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挡住敌人,为他们的主帅李光弼争取时间。
    安庆绪见状,不禁倒抽一口凉气,心中涌起一股寒意。
    他从未见过如此决绝的敌人,这五百名士兵就像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挡住了他的去路。
    面对这样的敌人,他竟然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安庆绪犹豫不决的时候,李光弼却趁机带领着两千多人迅与他们拉开了距离。
    原来,李光弼之所以选择在这里留下这五百名死士来拦截敌人,是因为这里是一处山谷,地势狭窄,叛军主力部队根本无法绕过去。
    唯有将这五百断后的陇右死士全部杀光,才能够继续追杀李光弼。
    这五百人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都是王忠嗣多年以来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因此他们的战斗力极其强大。
    “不愧是王忠嗣带领出来的兵和将啊!”
    安庆绪心中暗自感叹,他原本以为这些士兵在经历了洛阳城的失守后,士气已经崩溃到了极点,然而现在他才现,自己完全错估了他们的实力。
    安庆绪看着眼前这五百陇右死士,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却毫不畏惧地冲向自己的军队,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一种拼死一搏的决心。
    这种决心让安庆绪感到既惊讶又羡慕,他不禁喃喃自语道:“本以为他们已经士气崩溃,没想到被逼到了绝境,竟然还能够迸出拼死的勇气,涌现出这么多死士。”
    安庆绪一边带着自己的人马冲向这五百陇右死士,一边心中暗自思忖。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之前对李光弼的守军的判断完全错误了。
    原本他以为这些守军在丢失了洛阳城之后,士气必然会一落千丈,变得不堪一击。
    然而,事实却给了他一个狠狠的耳光,这些陇右死士的表现让他大为震惊。
    安庆绪意识到,他之前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
    当一些本来战力强悍、战场意志坚强的军队陷入绝境时,往往会激出内心深处的勇气和斗志,从而爆出乎想象的力量。
    这些陇右死士正是如此,他们在绝境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心,让安庆绪等叛军心神摇撼。
    这并不是他的逻辑判断有问题,而是人性的复杂和军心士气在某些时候的难以捉摸。
    “轰……”
    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七千多叛军骑兵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铺天盖地地向五百陇右骑兵猛扑过来。
    刹那间,刀光剑影交错闪烁,喊杀声震耳欲聋,仿佛要撕裂整个天地。
    这场厮杀异常惨烈,双方都毫不留情,每一个瞬间都有人倒下,鲜血如喷泉般四溅,染红了大地。
    战场上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让人作呕。
    ……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约一刻钟之后,安庆绪再次留下一千人继续围攻剩下的一百多名陇右死士,而自己则率领六千多名叛军骑兵,如疾风骤雨般马不停蹄地去追杀已经消失在视野中的李光弼所带领的近两千人。
    如果不是因为李光弼一行人所骑的战马体力已经严重透支,无法再保持高奔跑,恐怕仅凭那三次每次各五百名陇右死士的拼死拦截,就足以让李光弼成功逃脱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