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主次矛盾(第3页)
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此事生在自己身上,徐瑜自认为无法如此坦然面对。
这绝非仅仅是童生身份的问题,而是从良籍沦为贱籍!
这将影响一辈子,甚至子子孙孙都跟着受累。
可眼前这个少年,却还能笑得出来,且并非强颜欢笑,反倒像是挣脱了某种束缚般的畅快!
难道,他将苏家义子的身份视作牢笼?
难道,他把苏家的恩情当作枷锁?
他究竟想要做什么?
徐瑜回想起《格位论》的内容,不敢再往下细想。
这绝非普通的造反之事,寻常造反,理应借助苏家的势力才对,而不是急于与苏家划清界限!
徐瑜也曾有过造反的念头,但那只是一闪而过的想法,源于他对当下时局的绝望。
造反?
想想也就罢了,世家子弟又怎会真的去造反。
……
茅草屋内,师徒二人对坐,大雪封住了屋门。
李佑搓着手,呵着热气说:“先生,这冬天一年比一年寒冷,您该换一间好点的屋子了。”
张守义拢着袖子,缩成一团:“与北方边地的冬天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还是先说说你的事吧。”
李佑笑道:“弟子能有什么事?”
“唉,科举还是应当去考的,”
张守义叹息道,“无论如何,也该有个秀才功名,日后行事也能更为便利。”
李佑摇头道:“苏氏对我恩重如山,如果一直无法摆脱这种束缚,今后做事必定处处受限。”
张守义训诫道:“古往今来,举事之人哪个不借助大族的力量?刘邦借助吕氏,司马家、杨家、本就是豪强大族,李渊更是篡夺了皇位。
便是本朝太宗皇帝,当初也是借助了岳父的势力才得以迹!”
李佑笑道:“太宗皇帝的江山,那可是玄武门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张守义说道:“我是说太宗投军之初,若没有岳父的提携,他又怎能迅积累人脉与威望?”
李佑解释说:“弟子以为,看待世间诸事,应当理清其中的关键矛盾。”
“矛盾一词,这般用法倒也新奇。”
张守义不禁笑道。
“能明白意思便可,”
李佑继续说道,“如今大唐时局动荡,什么党争、吏治、藩镇、流寇,这些都只是浮于表面的次要矛盾。
我们应当抓住最关键的主要矛盾!”
张守义终于来了兴致:“那大唐的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
李佑说道:“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生产资料被少数人垄断,国家失去了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能力,大量底层的生产力无法得到释放!”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