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给十万边关将士讨安南老婆(第3页)


    西北边境,曾经嚣张跋扈的瓦剌,在大明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已土崩瓦解。
    而鞑靼,更是在一场大战中损失了三十万骑兵,元气大伤。
    如今的鞑靼,只能远远地退到草原深处,舔舐着伤口,曾经南下抢劫的野心早已被恐惧取代。
    他们再也不敢轻易挑衅大明的威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的旗帜在边境猎猎飘扬。
    朝堂之上,奏章如雪片般飞来,朱厚熜目光坚定,手中朱笔如刀,裁决着一件件关乎帝国命运的大事。
    他深知,这来之不易的强大局面需要用心维护,唯有如此,大明帝国才能永保昌盛,屹立不倒。
    宣政殿烛火摇曳,朱厚熜展开张居正从昆明加急送来的黄绫密折,朱批朱砂的余温尚未散尽。
    "
    腾笼换鸟"
    四字在烛光下泛着暗红,宛如边疆将士浴血的战旗。
    折内详述滇南新政:第一批八十万安南降民已沿红河古道分批北迁,沿途驿站备有姜汤炊饼,老弱妇孺虽面容疲惫,却再无初俘时的惊恐。
    大明官府将这些外邦子民编入川黔赣户籍,田亩契约上的官印,正悄然消解着他们故土难离的悲戚。
    "
    陛下,滇南来报,新垦的八百里荒田已犁出垄沟。
    "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永尖细的嗓音划破寂静。
    "
    张大人说,待春雨一落,就能播下第一批稻种。
    "
    朱厚熜摩挲着奏折末尾张居正苍劲的落款
    张居正提出的"
    移夷实边"
    之策。
    当时满朝哗然,唯有他从这看似狠厉的计策中,窥见了朱厚熜的帝王智慧。
    "
    传兵部尚书!
    "
    朱厚熜将奏折重重拍在御案,鎏金镇纸撞出清脆声响,道:
    "
    北疆将士戍边十载,半数未娶,朕要让他们知道,保家卫国者,家中自有温柔乡!
    "
    随着旨意下达,户部连夜核算人口:八十万安南女子中,除却老幼病残,适龄女子约十万有余,正可与九边重镇未娶军士一一匹配。
    三日后,礼部拟定的《边民婚娶条陈》呈至御前。
    文书详细到每个环节:由地方官署搭建临时驿馆作为婚舍,聘礼折合成粮食布匹由官府补贴,甚至连婚书格式都统一刻版印刷。
    更精妙的是,为消弭文化隔阂,礼部建议保留安南女子传统服饰,婚宴上可烹制当地特色菜肴,让这些远嫁的女子在异乡也能寻得一丝故土气息。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