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举世无双(第2页)


    袁周礼也跟着笑了笑,道:“那时候大家都还在研究着可控核聚变技术呢,甚至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一条绝路,走不通。
    而徐院士硬生生的在这条不可能的道路上踏出了一条通天大道,这份才华与能力,可谓是举世无双!”
    老人笑了笑,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航天那边情况如何了?我记得徐院士那边研的空天动机也出来了吧?”
    袁周礼点头道:“嗯,前段时间徐院士去参与了载人航天与登月工程招标大会,展示了星海研究院研的电推进系统。”
    “按照航天局内部的沟通来看,接下来的航天项目大概率将采取化学燃料运载火箭和电推进系统齐头并进的方式来完成。”
    “即通过化学燃料运载火箭将探月工程所需的物资运送到近地轨道上,通过对接完成转移,由航天飞机完成载人登月和探月工程。”
    顿了顿,他有些迟疑的看了一眼老人,接着道:“不过星海研究院那边是否能按期完成航天飞机的研究设计、制造测试等流程,这个不太好说。”
    “如果星海研究院那边延迟的话,后续要么改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时间,要么则将航天飞机的任务交给航天集团。”
    “但这样一来,不管怎么做对咱们的航天展恐怕都有不小的打击”
    航天局的人才和眼光自然是有的,化学燃料运载火箭和电推进系统各自的优劣势,徐川能看到的东西,他们自然也能看到。
    通过这种协调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无疑是最优秀的解。
    而且在航天领域的蛋糕分配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航天企业参与进来,打破以往两大航天企业垄断航天资源的局面。
    只不过相对比那些老牌航天集团来说,星海研究院在航天领域的上的底蕴还是有些太薄浅了。
    再加上航天飞机的设计制造又是一个大项目大工程,能否按期完成,谁也无法保证。
    因此这段时间,航天局为了相关的工作也是吵破了天。
    有人觉得目前的重点不是展电推进技术和航天飞机,电推进技术虽然重要,但赶在nasa航天局之前将宇航员送到月球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也有人觉得应该相信徐院士,也应该更主动的去推进电推进系统和航天飞机的展。
    毕竟从日益成熟的小型可控核聚变技术与空天动机技术来看,未来的航天领域,电推进绝对会取代如今的化石燃料推进,占据主流的地位。
    而既然他们在这里一领域已经实现了技术领先,没有道理不优先支持电推进和航天飞机的展,继续跟在nasa的屁股后面使用化石燃料推进,对于国家航天的未来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对于这一观点,反驳的人自然也有。
    毕竟电推进系统和航天飞机对于华国来说是一个新的技术,前面已经没有了石头可以给他们摸着过河了,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否可靠,是个未知数。
    而摸着石头过河也自然有它的好处,至少从安全性和稳定性上来说,已经完成过多期嫦娥工程的化学燃料运载火箭自然更有把握。
    为了这事,前段时间航天局现在都快分裂成两个了,两派人天天在会议上吵来吵去的。
    听着袁周礼的担忧,老人笑了笑,说道:“航天领域的竞争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咱们自己科技实力的展。”
    “无论是化学燃料运载火箭也好,还是航天飞机+电推进技术也好,都是咱们国家安家立国的根本,现在与未来皆在技术的展上,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微微顿了顿,老人接着道:“当然,在航天领域上,对比之下星海研究院的底蕴还是有些不够的,必要的时候,我们肯定要拉一把。”
    相对比老牌航天集团来说,星海研究院在航天领域就是纯纯的新人了。
    虽然或挖或借调的方式从其他航天企业攒了一批人成立了航天研究所,但底蕴肯定是赶不上常年在航天领域耕耘的老牌集团的。
    不过电推进的未来不容小觑,正如航天局的部分专家预见的一样,这是未来的展趋势。
    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上来考虑,他更不能只看现在的展与竞争,更要着手未来的布局。
    而且适当的时候,拉一把星海研究所,也能提高国内航天领域企业的竞争,符合他们之前推动航天企业多元化展的政策。
    毕竟那些老牌航天集团垄断航天领域的展已经很久了,不添加点外来的竞争,他们也很难自主的活跃起来。
    良性的竞争,才更能促进科技的展嘛。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