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变与空天发动机的希望(第3页)


    毕竟上辈子他研究出这种材料后,肯定翻来过去的测试验证折腾过很多次,但均未现它还有这种性质。
    只能说这种额外的改变也不知道会不会大幅度的影响原本的导性质。
    至于影响,那肯定是有的。
    毕竟材料的性质已经改变了。
    不过整体来说,这改变的区域大部分是非导部分,应该不会导致它直接跌出导材料领域。
    毕竟要合成出绝对纯净的导体是异常难的,其中会包含有所需导相之外的其它相。
    比如氧化铜基的钇钡铜氧中导的主要是钇钡铜氧1相,但也有不导的211相,bs0中导的是22相和2212相,这两个相的临界温度还不同。
    而高温铜碳银复合导材料也一样,它主要的导体是由铜碳银基复合结构构成的,这是它的导相,而在导相以外,还有铜碳银材料形成的各种其他复合结构。
    而这些复合结构则是不导的,通过模型改变的,正是这些不导相。
    利用磁力阱的产生,配合原本的导相,进一步的提升临界磁场,这是学术话语。
    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复合材料上进一步的掺杂复合材料,继续提升它的性能。
    话糙理不糙,利用cu原子的特性在非导相上形成磁力阱,干的就是这事。
    思索着,徐川继续翻阅着手中模拟实验结果。
    在完成了材料的优化后,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材料计算模型,南大的算中心对优化后的导体进行导性质的计算。
    一项项的数据罗列在了表格中。
    硬度、韧性、相纯度、相占比、硬度、塑性等各种常规性能率先映入了他的眼中。
    对于这些材料的普通属性,徐川只是简单的扫了一眼,目光便落在后面的导性能上。
    【模拟临界温度(tc):91】
    【模拟临界磁场(hc):在152k下,hc可达374t-427tt,在77k下,hc可达最大值47268t。
    】
    【模拟临界电流(ic):在40t下推算可达到5100a2。
    】
    【临界电流密度(jc):】
    【导热系数:591391·k】
    三大临界数据在徐川眼眸中出现。
    临界温度果然降低了,从原先的91,不过这个影响并不大,还在液氮的冷却范围中。
    关键点在于临界磁场的模拟数据,从原先的20t提升到了37t,最大值达到了47t,这差不多翻了两倍多。
    “漂亮!
    40t的临界磁场,这强度绝对够用了!”
    看着手中还散着余温与墨香的a4纸,徐川瞳孔中充溢着喜悦和激动。
    巨幅的临界磁场提升,毫无疑问印证了他之前的理论计算。
    如果在接下来的真正实验中,能复刻出来这种导数据,毫无疑问,小型化可控核聚变与空天动机的希望,有了!
    40t的临界磁场,通过磁场叠加的方式可以轻轻松松的做到60t以上,甚至更高。
    而这种级别的磁场强度,无论是对于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还是构造加磁场,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极大的提升。
    ps:晚上还有一章,不过12点前应该来不及了,还得查一点资料,求月票。
    py一下
    九组的大佬,火影同人第一人(咳,他自称九组最垃圾最废的扑街呕血力作!
    实际是万钧大佬!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