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山西省吕姓苏姓蒋姓


    吕姓
    -起源:
    -源于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赐伯夷吕氏。
    上古部族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以姜为姓。
    帝舜时,姜姓后裔伯夷为掌管礼仪的秩宗,帮助舜治理部落联盟,政绩显着。
    禹代行天子时,伯夷成为禹的心腹,其建立了一个侯爵国,伯夷是吕国第一代吕侯,为吕氏始祖。
    在夏商周时,吕国都是诸侯国。
    春秋初年,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形成吕氏的主脉,尊奉伯夷为得姓始祖。
    -出自姬姓魏氏: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外逃,追随者中有个叫魏犨的人,又称魏武子。
    重耳回晋国当上国君后,封魏犨为大夫。
    魏犨的儿子魏锜在吕、楚两地有封地,大家叫他为吕锜。
    吕锜的子孙就以封地为氏,称吕氏。
    这一支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
    -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原鲜卑族之代北复姓叱吕氏、叱丘氏改为汉字单姓吕氏;五代后周时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吕陵氏为汉字单姓吕氏。
    此外,在黎族、仫佬族、土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因汉化改姓为吕氏的情况。
    -源于任姓:据《左传》记载,任姓包括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
    西周初期,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由任氏分支出来。
    吕氏也是其中之一。
    -变迁:
    -先秦时期:吕姓源地应在今河南省南阳西一带。
    到商周时代,伯夷这部份以吕为氏的后裔,又一次分化,吕这个大氏为众多小氏,先后易吕氏改用其它字作氏名。
    -秦汉时期:秦时吕姓向北及西再度播迁,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为旺盛,后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吕姓也同其他姓氏一样大举南迁。
    至汉代吕姓已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并散居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
    其中,繁衍于山东东平及安徽淮南一带的吕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
    -隋唐时期:唐代时,吕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一些吕氏族人因做官、经商等原因迁徙到各地。
    -宋元明清时期:两宋时期是吕姓展的鼎盛时期,涌现出许多的吕姓政治家思想家,大大提高了吕姓的影响力,也确立了其在中国的大姓地位。
    宋元明六百余年,吕姓的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
    -分布:当代,吕姓的人口已达7oo余万,分布以安徽、山东、河南、山西、浙江、福建为最,其中河南、山东两省人口占汉族吕姓人口的31,其次为广东、河北、陕西、甘肃、广西、江西、台湾等省。
    在山西省内,吕姓也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尤其是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地区,如运城、临汾等地。
    苏姓
    -起源:
    -出自己(妃)姓,以国为氏: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