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o章 商朝复兴者景王(第3页)


    毕竟,整个商王朝的信仰体系中,鬼神的旨意是不可违抗的,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敬畏。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桑谷共生”
    那令人胆寒的画面,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恐惧。
    这种恐惧并非仅仅来自于对神秘自然现象的害怕,更多的是对自己行为后果的一种担忧。
    他的眼神开始变得变得复杂起来,有恐惧,有疑惑,也有一丝隐隐的悔恨。
    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想起那些在宫廷中度过的荒唐日子,想起自己对朝政的懈怠,心中的悔意渐渐蔓延开来。
    他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荒唐和不负责任,就像一个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孩子,此刻终于看到了前方的一丝光亮,但这条路却充满了艰难险阻。
    经过深思熟虑,太戊终于从内心的挣扎与迷茫中挣脱出来,毅然决然地听从了伊陟的建议。
    此刻的他,仿若凤凰涅盘一般,决心要彻底改变自己,开启一段全新的征程,正式踏上了勤政厚德的道路。
    往昔贪恋安逸、荒嬉度日的太戊,仿佛瞬间换了一个人。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窗棂之上,太戊便会早早起身,他不再贪恋温暖的床铺和甜美的梦境。
    当大臣们陆续进入朝堂,太戊便会端坐在那高高的王座之上,神情专注而庄重。
    他用无比认真的态度去倾听大臣们的汇报,目光紧紧地锁定在汇报者身上,不肯有丝毫的懈怠。
    每一个细节,每一项事务,他都听得极为仔细,不再像从前那般随意打断或者敷衍了事。
    那些大臣们敏锐地察觉到了君主的变化,也更加尽心竭力地为太戊阐述着朝堂之事,整个朝堂的氛围逐渐变得严谨而有序。
    太戊不再沉溺于歌舞娱乐。
    那些曾经在宫廷中日夜奏响的华丽乐章、翩翩起舞的伶人们,渐次从他的生活中退去。
    取而代之的是,太戊开始深入研究治理国家的策略。
    他深知治理国家犹如驾驭一艘宏伟的大船,需要精准的导航和娴熟的技艺。
    他夜以继日地翻阅史书典籍,汲取先辈们的治国智慧;又与朝中的智者贤士们深入探讨,分析当下的形势与问题。
    在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关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书籍与奏疏,每一本都被他仔细研读,每一个建议都认真琢磨。
    太戊心中始终牵挂着百姓的疾苦。
    他深知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就如同大树之根,只有根基稳固,大树才能枝繁叶茂。
    于是,他果断下令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
    这一举措如同春雨般洒落在百姓的心间,让他们感受到了君主的关怀与温暖。
    同时,太戊还大力鼓励农耕生产,因为他明白,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他派人到各地去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为百姓提供优质的种子和农具。
    在他的鼓励下,百姓们纷纷响应,田间地头的劳作身影越来越多,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原本因为赋税沉重、生产条件有限而略显荒芜的土地,逐渐变得肥沃而充满生机。
    选拔贤能之人进入朝堂,也是太戊极为重视的一项举措。
    在他眼中,贤能之士如同璀璨的星辰,能为王朝带来光明与希望。
    他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能力、有品德的仁人志士,都能得到重用。
    那些出身低微却才华出众的读书人,从此有了大展宏图的舞台;那些身怀技艺、精通治理的能人,也得以在朝堂上挥自己的专长。
    整个王朝的人才之流如江河汇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太戊不懈的努力下,整个商王朝开始悄然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因为前期的荒废而有些松散的社会秩序,就如同一根被拉紧的绳子,渐渐恢复稳定。
    百姓们在君主的关怀下,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与保障,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农舍中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商业也如同蛰伏后的春笋,逐渐繁荣起来。
    各地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商旅们穿梭于大街小巷,驮着货物的骆驼和马匹络绎不绝。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