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夫妻俩认真调研制定合理的政策吸引贫民迁徙(第3页)


    而且当师父的,还总是不愿意将自己的全部技艺传授给徒弟。
    总是留一些压箱底的绝招。
    这样形成的技术壁垒,导致工匠们想要学成一门手艺,要多用很长一段时间去自我摸索。
    并不利于社会各项技术的传播,进步和升级。
    边疆六州府的经济和各项技艺原本就不达。
    如今,经过战争,更是地广人稀,百业萧条,容不得慢慢展。
    因此,萧云嫣想到现代社会的技术培训。
    她觉得,以学堂加实践的传授模式,更能促进当地的各项事业展。
    这个提议被一些人十分赞同,又被一些手里握有各项技术的老师傅们坚决反对。
    如果这项政策执行下去,那就意味着老师傅们不能让一群徒弟为他免费做工了,更不能让这群徒弟尊敬他像尊敬祖宗一样,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在利益上,这些技术师傅们必然会受到巨大的损失。
    所以他们坚决不同意。
    可是,政策制定者着眼的是社会的展,并不会以牺牲群众的利益来满足几个人的利益。
    厉墨涵和萧云嫣制定政策必然要从普罗大众的角度去考虑。
    但是,没有那些身怀技术的师父们传授技艺,孩子们也学不到技术。
    因此,厉墨涵和萧云嫣承诺,如果这些技师们技术过硬,经得起考核,可以到这些技术学院当先生,拿工钱。
    如果他们开办作坊供学徒们实践,也会给他们一些税赋上的福利。
    虽然说坚决反对,可是面对端靖王爷王妃开出的好条件,还是有很多人挤破脑袋想要进入这样的学院。
    这些吸引人的政令颁下去之后,厉墨涵派了很多在封地做主管的退伍老兵回到家乡,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好,去那边招一些想要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家庭,向边关迁徙。
    告示上说明,第一批迁徙过来的人员得到的实惠是最多的,以后经济展起来了,再想迁过来就没有那么多好条件了。
    可能等后面批次进驻过来的时候,没有房子赠送,也没有土地赠送,更没有孩子们的入学优惠。
    因此,想要求展,那就趁早。
    萧云嫣和厉墨涵在百姓当中的口碑是越来越好。
    虽然很远地方的百姓并不了解他们。
    可是附近州府里面的百姓,却是特别羡慕端敬王爷封地上的百姓。
    原本,他们还在哀叹,自己怎么不是那里的百姓?如今竟然有机会迁徙到端靖王妃封地去,还有那么多福利优惠。
    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有那些在自己的家园过得非常困苦,也没有什么资源的家庭,打算举家搬迁到端靖王的封地内,期待能够在端靖王爷和王妃的福佑下,过上幸福的生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